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你,到底在追求甚麼?

你,到底在追求甚麼?
Freely adopted from Ivan's blog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 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你,到底在追求甚麼?

付出的喜悅

付出的喜悅
Freely adopted from Catherine's blog

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父親曾帶著我排隊買票看馬戲團。
排了老半天,終於在我們和票口之間只隔著一個家庭。
這個家庭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有八個在十二歲之下的小孩。
他們穿著便宜的衣服,看來雖然沒有什麼但全身乾乾淨淨的,舉止很乖巧。
排隊時,他們兩個兩個成一排,手牽手跟在父母的身後。
他們很興奮的吱吱喳喳談論著小丑、象,今晚必是這些孩子們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刻了。

他們的父母神氣的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
這個母親挽著父親的手,看著她的丈夫,好像在說:「你真像個佩著光榮勳章的騎士。」
而沐浴在驕傲中的他也微笑著凝視著他的妻子,
好像在回答:「沒錯,我就是妳說的那個樣子。」

賣票的女郎問這個父親,他要多少張票?
他神氣的回答:「請給我八張小孩兩張大人,我帶了全家看馬戲團。」
售票員說出了價格。
這人的妻子別過頭,把臉垂得低低的。
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他傾身向前,問:「妳剛剛說是多少錢?」
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格。
這人的錢顯然不夠。
但他怎能轉身告訴那八個興致勃勃的小孩,他沒有足夠的錢帶他們看馬戲團?

我的父親目睹了一切。
他悄悄的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二十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
(事實上,我們一點兒也不富有!)
他又蹲下來,撿起鈔票,拍拍那人的肩膀,
說:「對不起,先生,這是你口袋裡掉出來的!」
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他並沒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
但深深的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
他直視著我父親的眼睛,用雙手握住我父親的手,
把那張二十元的鈔票緊緊壓在中間,
他的嘴唇發抖著,淚水忽然滑落他的臉頰,
答:「謝謝,謝謝您,先生。這對我和我的家庭意義重大。」

父親和我回頭跳上我們的車回家。
那晚我並沒有進去看馬戲團,但我們並沒有徒勞而返。

一個好人生命中最珍貴的那一部分,就是他微小、
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的、發自仁慈與愛的善行。

朋友 情人 陌生人

朋友 情人 陌生人
Freely adopted from Camille's blog

男和女在開始一段關係之前,大多會先做做朋友,再漸漸變成情人。

先做朋友,再做情人,感覺會比較「安全」。至少,你對對方的為人有一定的認識,被對方欺騙的機會也會隨之然地減少。

當大家還是在朋友階段時,一切都是美好的。雙方對大家都沒有責任,閒時出來聊聊天,感覺是多麼的自在。但當時間慢慢過去,當其中一方對另一方產生特別感覺時,朋友的和諧就會因此而被破壞。變成了情侶,大家的親密度大增,一切以對方為先,享受那愛情獨有的快感。

或許,這種快樂會一直維持下去,直到天荒地老。但很多時候,這種快樂會在半途中斷,雙方陷入痛苦的深淵。愛情死去,友情亦跟著消失。

不要期望逝去的愛情能換回友誼。沒錯,當愛情逝去後,他將會是世上最了解你的人。但在最初,當你決定和他發展情侶關係的時候,你已把大家的友情殺死,再也不能走回頭了。失去了愛情,你們亦只會各不相欠,成為最普通的一對陌生人。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完美風暴:未來三月恒指將跌20%

完美風暴:未來三月恒指將跌20%
Freely adopted from Finet.hk
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_story.php?news=ChinaCapital&ncode=100040

獨立經濟分析師 謝國忠撰文
財華香港新聞中心 郭岩翻譯

美國經濟正走向衰退,日本似乎也幾近邊緣,中國正實行激進的緊縮宏調措施,油價已經飛越100美元。2008年伊始,眾星列陣似乎已經為一場完美風暴作好準備。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恆生指數可能會下跌超過20%,市場情緒可能要到第二季才受奧運熱情的感染才有所恢復。投資者嘗到2008年的甜頭之前,先要吃上苦果。

2008年是世界經濟的轉折點。目前的牛市始於2003年中旬,那時美國開始從9.11災難中恢復,中國也剛從非典的死亡陰影中走出來。兩者都是「大難不死」,所以決定無論如何要好好生活下去。美國人走上了「借貸消費」的快樂之旅。最典型的畫面是蜂擁衝入剛剛開門的沃爾瑪搶購;中國人則把金錢灑向了房地產、股票,然後享受看著它們飆升的快樂,典型畫面相信是股票報價牌前的人山人海。兩者花錢方式不同,但卻嘗到了相似的激動與喜悅。

然而,每個派對都有完結之時,美國的已經散場了,中國的或許還有些尾聲,可能會很快經歷一個暫時性的倒退。因為美國的負面影響加上對通脹的恐慌令中國政策制定者採取緊縮的政策,即使只是暫時性的。這些綜合因素的作用可能會為香港市場帶來一場暴風雨。

牛市依賴增長的利潤和廉價的資本。中國市場受惠於過去三年時間中15%的GDP年增長率,以及因快速的資產升值而帶來的企業利潤增長。然而,宏觀緊縮政策將會拿走這一切,可能令增長速度減慢20%。宏調政策對地產和金融業盈利能力的強有力影響,將會扭轉經濟增長的勢頭,中國企業的盈利增長在08年可能會減半,其中銀行和地產商將會是最大受牽連者。

儘管美國聯儲局在減息,但美國經濟依然走向衰退,信貸危機揭露了購買華爾街複雜金融產品的風險,也阻礙了全球資本流向美國。外資是美國借貸消費的支撐,除非華爾街的信心恢復,否則美國人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消費。要挽回外國投資者對華爾街的信心是需要時間的,這一點美國聯儲局的政策無法替代,減息只能令到美元繼續貶值以及通脹加劇,結果導致滯脹長期困擾美國經濟。

美國衰退會降低外國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由於外資依然主導香港市場,因此可以預見明顯的資金流出。進一步而言,許多美國金融機構出現資金短缺,他們不得不抽出在香港的資金。回望98年,日本的金融機構因銀行危機而大批抽回在香港的資金。在08年,美國的金融機構很可能也會這樣做。

A股是避險天堂

內地的資金會來解救香港市場嗎?恐怕趕不及了!內地資金近期回流A股市場,儘管A股價格較香港H股貴得多,但是內地的活躍的市場氣氛具吸引力。內地的投資者可能不理性,但是,有足夠的不理性投資者來推動這個市場,便可以持續很久。香港市場對於內地投資者而言太過理性了,因此,在全球股市都在調整的時期,A股市場是避險的天堂。

美聯儲減息不再像以前那樣奏效了,香港的房地產需求取決於在股市上的收益而非工資收入,工資收入只能勉強超過通脹的幅度。美國減息不足以再刺激香港打工仔去借錢買房產。人口老齡化是另一個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原因。就像日本,因為人口老齡化,即使是「零利率」,也沒能帶來房價上漲。

到了08年第二季,在為美國經濟衰退付出了代價之後,國際金融市場漸漸平靜下來。內地資本可能在低位再次回歸香港市場。國際投資者可能也已經克服了對美國經濟可能拖累中國的憂慮。在此雙重因素作用下,香港股市可能復甦,儘管那時美國的環境依舊慘淡。

奧運盛會不會持續太久,夏天過後,投資者可能要再次面對現實。許多中國公司只是在玩概念炒作,而非長久性的,有些甚至只是個空殼,儘管可能被有名望的投資銀行保薦上市。請記住這樣一句話:名聲大已經不再意味著什麼了。中國的緊縮政策會讓這些有負面資金流的公司暴露出來,結果可能會影響市場信心。

奧運之後,香港和上海股市的氣氛可能會變得緊張起來,通縮的過程對許多人而言將會是痛苦的,但這將使得中國的資本市場和經濟發展變得更加健康。香港和上海股市已經冒出很多「股神」。他們15分鐘名氣帶來的損害更甚於Paris Hilton(帕麗斯·希爾頓,美國著名富家女):他們將家庭主婦的錢騙去買估值過高的股票。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一邊談論著牛市,一邊把自己的資金抽離市場。

泡沫總是以同樣的方式產生的。投資銀行為了賺一份佣金而將一些不知所謂的公司包裝上市,這樣那樣的新面孔一夜之間登上了《財富》雜誌的封面。當演出結束時,最耀眼的明星一下子消失無蹤,有些人會捲款逃到泰國的深山老林。在過程中,小投資者永遠是輸家的。我們似乎是注定要不斷的重複這個錯誤。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13條愛的規則

13條愛的規則
Freely adopted from Angel's blog

1)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
2) 沒有男人或女人是值得你為他流淚,值得得那一位,不會要你哭.
3) 那人不是你所想般愛你,但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地愛你.
4) 一個真正的朋友是向著你伸手,觸動你心靈的人.
5) 掛念一個人最差的方式,就是你坐在他身旁,而你知道不能擁有他.
6) 就算你不快樂也不要皺眉,因為你永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7) 在世界裡你可能只是某人,但對某人你可能是全世界.
8) 不要花時間在一個不會花時間在你身上的人.
9) 可能神要我們在遇到那位對的人之前先遇上一些錯的人,讓我們遇到那位對的人時懂得珍惜.
10) 不要因為完結而哭,要為曾經發生而微笑.
11) 這個世界永遠也會有一些傷害你的人,你要做的就是繼續去信人和小心你下一次信的人.
12) 在嘗試了解其他人和盼望其他人明白你之前,先把你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和了解你自己.
13) 不要努力地找,最好的東西在你最預計不到的時候出現.

愛情就像一輪公車,我們全部都是搭客

愛情就像一輪公車,我們全部都是搭客
Freely adopted from Catherine's blog

有些人不夠車資,上不到車;

有些人因為其他的原因也上不到車;

有些人嫌棄公車不夠好,有更多的錢上貴價些的公車。

但總有些車是適合全部人上車,只在乎那個人願不願意上車。

上了車後,

當遇上對的人,愉快地與她/他乘車到達終點。

當遇上錯的人,會選擇不開心地乘到達終點,抑或是中途下車呢?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中途下車...然後再等一輛適合的公車,再次上車。

但要緊記,你手上的錢已經花了上一輛的車,這一次,可能只能搭一輪便宜點。除非有很多多餘的錢。

就算在車上遇上對的人,可能看中對的人不只你一個,還有其他的搭客呢?

對的人有選擇的權利,選擇和誰一起到達終點。

並且,他/她也可以中途下車的。

如果還是覺得上一次的公車比較好,但已經不可以回頭了,因為上一次的車不知道去了那兒了!

不是說到達了終點就叫做''幸福'',

''幸福''的愛情是在生命中的旅途,有一個陪伴左右的伴侶,願意和自己一起走這一段路。而過程中是互相幫忙,互相鼓勵,不受外界的影響,這才是我心目中最幸福的愛情了。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生氣?

生氣?
Freely adopted from Ivan's blog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做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

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勞,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繞三圈。

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繞三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理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說明。

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他的房地又已經太廣大,他生氣時,柱著柺杖艱難的繞著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繞完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你已經年紀大,這附近地區的人也沒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在向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阿,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那有時間,那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裡,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到:「阿公,你現在年紀老了,又是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回歸10年的「階級內部鬥爭」

回歸10年的「階級內部鬥爭」
Freely adopted from Jay's blog
http://www.vwetforum.com/viewthread.php?tid=81783

呂大樂-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回歸10年,階級這個名詞——曾經認為完全不適用於香港社會的具體情——竟然成為了本地傳媒常用的關鍵詞之一。這很大程度上跟亞洲金融風暴、本地泡沫經濟爆破、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衝突有關,尤其是本來代表富裕、安穩生活,象徵社會流動和社會機會結構開放的中產階級陷於困境,更令他們的遭遇成為了一個熱話題。若論於公眾領域上議論的次數,在過去10年我們談論階級的種種(中產階級、階級衝突等),可能比戰後至九七回歸前的總和要多幾倍。

但1997 年後香港出現(或對某些人來說,重現)了階級政治嗎?在我看來,這又不盡然——至少不是一般人所指階級鬥爭白熱化的意思。這樣說並不表示當前香港社會未有形成階級衝突的主觀及客觀條件。客觀上,貧富差距的擴大,和主觀上愈來愈多人(尤其是二三十世代)覺得上向社會流動的機會減少,足以燃起火頭。但現實是香港社會並未有發生很多人所想像(有的則是憂慮)中的階級鬥爭。至少自回歸以來,勞工界未有真真正正對資本家和他們所重視的營商環境構成任何威脅。所謂勞工通過集體行動來爭取「免費午餐」,是想像中的威脅多於現實。

未有發生階級鬥爭

儘管很多勞工界的代表絕對不願意公開承認,但事實是「打工仔」在過去10年一直處於弱勢(到近來勞動市場狀好轉才略有轉變),就算想搞鬥爭,亦有心無力。如果回歸之後有發生過階級鬥爭,那也只可能是由資本家來鬥「打工仔」——裁員、減薪、確立強調彈性的僱傭制度、阻止出現重大政策改變的可能(如更全面的處理貧窮問題)、以市場手段壓縮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等。由勞動者所發動的階級政治只是建構出來的假想敵、威脅,真實的情是(十分諷刺)他們並沒有在一國兩制底下得到更多保障。

階級矛盾與衝突在回歸後的香港社會所表現的形態,令很多人「大跌眼鏡」:我們見到的是階級內部的衝突(intra-class conflict),而不是不同的階級之間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

3種「階級內部的衝突」

1997年後香港社會出現了幾個新現象:

一是資產階級的內鬥。本來配合一國兩制的一種統治策略是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統一戰線,以為只要確定了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再加上拉攏資本家參與各層級政治建制(人大、政協、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等),便應該足以鞏固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支持。但是機關算盡,偏偏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ABC——唯利是圖的資本家更需要肯定自家利益受到保護。去殖化之後的一大課題,乃政府與社會如何重建關係。當中有兩個重大問題:首先是新政府的認受性(這個問題一直未有好好處理,至今仍是一大死結),而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協調資產階級的利益,順利結盟,推動經濟發展。前一個問題不在本文討論之列。至於後者,九七後屢見資產財團之間公開不和,互相攻擊,發生衝突。資產財團之間的競爭表面化,甚至批評特區政府偏幫個別利益集團。資產階級的階級內部衝突大大削弱了政府領導發展的能力。

二是在經濟發展全球化與區域化的趨勢底下,中產階級分裂為「流動」與「在地」兩個主要部分:前者屬於跟商業及財經服務扣得最緊的一群,他們的發展機會並不固定地嵌於本土經濟,也因此而可以直接受惠於內地的高速發展經濟;後者則因其專業或服務機構的性質以至個人事業牢牢繫於香港經濟。他們之間的衝突有時表現於對北京的態度(例如是否應該在中港關係問題上妥協),有時表現於公營部門與私人企業之間(例如公務員加薪與否)的矛盾。

第三是在貪富差距不斷擴大的過程之中,草根階層的內部矛盾。舉一個例,對領綜援家庭最多(也恐怕是最狠)批評的,往往就是勞苦大眾。香港社會的機會結構發生了變化,對草根階層而言,創業、搞小生意的機會及可行性已大不如前,愈來愈遙不可及。社會流動的希望變得渺茫,矛盾就轉變對內;自己的生活不好過,為何有人可以「不勞而獲」。

上述種種階級內部的衝突形成了回歸後特殊的群眾情緒:官商勾結會引起公憤,但那是因為違反了公平競爭原則,而不是基於仇富的心理。到目前為止,香港社會尚未出現仇富的情緒(雖然個別資本家經常以為自己受人針對);九七後所浮現的,是一種神經緊張的狀態,害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更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裏落後、「執輸」。政府沒法再像以往般透過經濟增長,擴大可分配的資源,來滿足各階層的需要。就算近期經濟恢復增長,亦無法說服大眾,大家即將可得到自己應有的一份。這是一個分配衝突(distributional conflicts)的環境,「點解你得到的大過我那一份?」這只是人民內部矛盾嗎?未必!

以管理學分析陳冠希的道歉

以管理學分析陳冠希的道歉
Freely adopted from Iris's blog
http://www.jiujik.com/jsarticle.php?lcid=HK.B5&artid=3000020156&arttype=MGT&artsection=CAREER

洪興立: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系高級講師

「疑似藝人淫照風波」主角陳冠希,最近打破沉默,在有數百名傳媒工作者出席的記者招待會中,向事件中的受害女士、家人及全港市民公開道歉。道歉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若不能掌握其中的要訣,不但無法達到補救的目的,有時甚至火上加油,惹人反感。

不少管理人對道歉有一套非常功利的看法,認為道歉是弱者向強者屈服的表示。舉例來說:如果須要道歉的對象是上司或者客戶,那別說要道歉,跪下來拜都可以,只要不會炒魷魚、不賠錢及不解約,要怎麼道歉都可以考慮。反過來說,假如要向下屬或者其他的弱者道歉,則最多只說句象徵式的 `sorry',唯恐被人得寸進尺,這亦可算是「欺善怕惡」的典型心態。

進取型道歉
究竟怎樣道歉才算最得體及最有效用呢?美籍日裔學者K. Ohbuchi提出了「進取型道歉」( aggressive apology ) 的理論。他認為有實效的道歉,必須要擁有三大條件:「勇於面對現實」、「正確道歉方法」及「合理補救方法」。

( 1 ) 勇於面對現實 ( face the reality )
道歉的第一要訣,是勇於面對現實。道歉應當大大方方,並不須要半遮半掩,更不必要以「太天真」或「太傻」來解釋。陳冠希以「公開」及「直接」的形式,坦然承認近日大部分在互聯網流傳的照片,都是他拍攝的,這可算是面對現實的正確態度。

( 2 ) 正確道歉方法 ( correct way of apology )
道歉的第二要訣,是選擇正確的道歉方法,向最受影響的人直接道歉。陳冠希公開向事件中的受害女士表示歉意,同時更向其家人,甚至全港市民公開道歉,令社會各界人士能感受到他的悔意。

( 3 ) 合理補救辦法 ( remedial action )
道歉的第三要訣,是主動提出合理補救辦法。道歉並非萬能,就算是肯認錯,但最終要怎麼解決問題呢?陳冠希宣布要採取法律行動,來制止淫照繼續流傳,不單止要來保護受害的女士,更可免荼毒社會上的青年人,這是非常重要的補救方法。他更決定退出香港娛樂圈,可算是一種自我懲罰和贖罪的方法。儘管陳冠希仍可在外國娛樂圈 ( 特別是美國 ) 繼續發展,但是在市民的心目中,相信會較為容易接受。

事實上,真誠而有實效的道歉,不單止可修補錯失,更大有機會可用來強化關係,甚至盡釋前嫌。可惜的是,近年不少政府及商營企業的領導人,動不動就道歉,有時甚至索性用「對不起」當武器,企圖以少少的面子代價將錯誤一筆勾銷。絕大部分的市民都不是傻子,缺乏誠意的道歉,是無法令人容易地接受的。

陳冠希已經道歉了,究竟他個人的事業會不會遭受「淫照風波」嚴重的打擊呢?中國人的性觀念較為保守,覺得淫照是非常不妥當的事。但是在西方社會中,不少國際級的女明星亦時常會有未成名前的艷照四處流傳,外國人只當是茶餘飯後的閑話,一般都不會大驚小怪。以陳冠希來說,他早就有演出外國電影的經驗。他的英語非常流利,去年更曾客串演出荷里活A級大製作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由於「淫照風波」曾被美國傳媒廣泛報道,令他擁有一定的知名度,若果他能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相信仍大有機會在外國演藝界繼續發展他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