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溝通毛病
Freely adopted from Yaya's blog
你與朋友見面談天,每遇敏感尷尬話題,則避而不談。這沒有什麼出奇。識趣的朋友聞到焦味,自然不會追問下去。即使朋友窮追猛打,你守口如瓶,朋友也沒法子。難不成要灌醉你,教你酒後吐真言?。
用MSN 談話,要避要躲則還更簡單,乾脆不回覆,或登出軟件便行了。而最棒的是你還可佯裝收不到訊息。而正正因為如此方便,此招常見濫用,大大擴大其應用範圍。范范之交的訊息大可置之不理。要人家死心,亦可交行貨敷衍應對,然後旋即消失:(1)人家問: ‘How’re you doing lately?/最近點呀?’ 你答:‘Quite gd, talk to you later/幾好, 遲D再傾’(2) 人家說:‘I got a new job as a translator ^_^!/最近轉左新工,做翻譯^_^’ 你覆:‘ic/哦’。忙於享樂時,亦可棄訊息於不顧。朋友「望穿秋水」的回覆可能到翌日才送到:‘really?/真的?’。幸好近年MSN新增傳送「離線訊息」功能,否則就連回覆的力氣都可省掉。此外,你亦可以學曾特首「親疏有別」,至親的訊息「優先處理」,然後到次親,最後才回覆其餘疏遠朋友的訊息。回覆次序,亦可按內容而定,最感興趣的先回覆,如此類推,自由度甚高。
上一段提及的 ‘ic’,可謂八搭「回覆」,是敷衍語句中的極品。收到的時候,真教人無奈兼無癮。向朋友報告近況、訴心聲、推介好戲好去處,卻落得如此下場,豈不心傷氣憤。然而, ‘ic’之類敷衍回覆似乎大行其道,大概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MSN不過是甜品,正餐是看劇集、瀏覽論壇等。妹仔總不能妄想大過主人婆。有些真心想對話的人,甚至會以 ‘ic’草草結束對方話題,然後隨即說自己想說的話,搶回主導權。當然,有時 ‘ic’ 還是必須的。人家說「我今日買左個新LV!!!!/I’ve bought a new LV handbag today!!!!」/ 「我又畀老細鬧啦/Blamed by my boss again!」(第十次) / 「 ‘Help! It seems I’ve put on some weight lately!’/點算, 最近好似肥左」 (過百次),你就不用多言, ‘ic’一句足矣。
另一常見MSN奇象,是「九唔搭八」之對答。看看以下兩個例子便會明白。
(一) A: 「上星期報左個關於寫作ge 課程,希望會收我啦。個課程好似幾得意,你或者都會有興趣。」 B: (沒改變話題,但轉移焦點) 「我尋日報左工聯會個日文班,希望會遇到好先生啦。你有冇聽過人講工聯會d日文課程好唔好?」
(二) A: 「尋日同朋友去左龍鼓灘BBQ,D 野食唔錯,個景都幾靚。」B: (無視)「話D野你聽。我阿媽最近買左張按摩椅,好舒服ga!」{無論A說什麼,B就只想說自己想說的事}A: (無奈)「咩牌子?」 B: (欣然回答) 「OSIM lor!幾好ga,仲有得免息分期tim!」
偶然發作則無傷大雅,但頻頻發作則頗惱人。此等行為源於無視者自我澎漲,永遠想自己做中心人物,要別人遷就,要別人注意,要別人聆聽,要別人關心。自己想說的話永遠優先,與自己無關的事可以不理,不感興趣的話題可以無視。大概因為用MSN不用察言觀色,這類情況較常見。
大家又有沒有相似的遭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