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婚姻存摺

婚姻存摺
Freely adopted from Jimmy's blog

我的 “婚姻存摺” 是出嫁那天, 媽媽遞到我手上的.

當時, 我以為會是一大筆錢, 打開一看發現只有1000元.
我用失望的眼神看著媽媽, 媽媽卻笑著說: “這是我特意為你們辦理的 ‘婚姻存摺’, 以后每逢值得紀念的日子, 都可以存一筆錢, 等到老的時候, 裡面除了錢, 還有無限的幸福…”

當時, 我對母親這份心思不以為然, 倒是丈夫記在了心上. 婚後沒多久, 他就先後存了兩個500元, 一個是因為他升職了, 第二個是因為我手術治愈出院. 當時我嘴上笑他無聊, 其實心裡甜蜜無比, 畢竟他把我的健康也當作一件讓他感到幸福的事.

沒過多久, 我懷孕了, 這一次, 我足足往裡面存了2000元. 但很快, 我們開始有了爭吵和冷漠﹔孩子出生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 洗不完的尿布、喂不完的奶, 進一步加劇了我們感情的惡化. 而那本婚姻存摺像被遺忘了, 寂寞地躺在抽屜角落, 上面的數字久未見漲.

我們鬧離婚的時候, 媽媽說, 你們先把存摺上面的錢花光了再離吧, 雖然錢不多, 但是你們共同的財產. 於是, 我第一次取了1000元, 然後拎著幾件心儀已久的衣服離開商場時, 我又回去對售貨小姐說: “對不起, 我不買了, 請你退回我剛才付給你的錢.”

也許當時的局面窘迫極了, 但我腦海裡想到的是那1000元婚姻積蓄的來源: 他是個害羞的男人, 但曾在街頭大聲地對我說 “我愛你”, 我為此存下100元﹔他記得我的生日、鞋號、密碼及最怕的事, 我為此在生日那天存下300元﹔他對女人有風度, 也有距離, 不給暗戀他的女下屬任何機會, 我為此存下500元…啊, 這1000元裡就有這麼多的幸福積累, 再看看婚姻存摺上的兩萬多元, 我的眼睛忽然就有些濕潤起來.

晚上回到家, 我把存摺交給他, 說: “趕緊花吧, 花光了好離婚. 第二天晚上, 他把存摺遞到我手上, 我打開一看, 發現反而多了1000元. 他說: “那上面的每一元錢都記錄著我們走過的歷程, 我第一次發覺原來是這樣的愛你, 索性又存進了1000元.

我們從此又和好如初了.

還是媽媽說得對, 以愛情的名義為婚姻開個戶口, 把夫妻間所有快樂的、幸福的、浪漫的事, 通通存進銀行. 有了這本日積月累的婚姻存摺, 即使是再貧窮的婚姻,也決不害怕透支.

網上溝通毛病

網上溝通毛病
Freely adopted from Yaya's blog

你與朋友見面談天,每遇敏感尷尬話題,則避而不談。這沒有什麼出奇。識趣的朋友聞到焦味,自然不會追問下去。即使朋友窮追猛打,你守口如瓶,朋友也沒法子。難不成要灌醉你,教你酒後吐真言?。

用MSN 談話,要避要躲則還更簡單,乾脆不回覆,或登出軟件便行了。而最棒的是你還可佯裝收不到訊息。而正正因為如此方便,此招常見濫用,大大擴大其應用範圍。范范之交的訊息大可置之不理。要人家死心,亦可交行貨敷衍應對,然後旋即消失:(1)人家問: ‘How’re you doing lately?/最近點呀?’ 你答:‘Quite gd, talk to you later/幾好, 遲D再傾’(2) 人家說:‘I got a new job as a translator ^_^!/最近轉左新工,做翻譯^_^’ 你覆:‘ic/哦’。忙於享樂時,亦可棄訊息於不顧。朋友「望穿秋水」的回覆可能到翌日才送到:‘really?/真的?’。幸好近年MSN新增傳送「離線訊息」功能,否則就連回覆的力氣都可省掉。此外,你亦可以學曾特首「親疏有別」,至親的訊息「優先處理」,然後到次親,最後才回覆其餘疏遠朋友的訊息。回覆次序,亦可按內容而定,最感興趣的先回覆,如此類推,自由度甚高。

上一段提及的 ‘ic’,可謂八搭「回覆」,是敷衍語句中的極品。收到的時候,真教人無奈兼無癮。向朋友報告近況、訴心聲、推介好戲好去處,卻落得如此下場,豈不心傷氣憤。然而, ‘ic’之類敷衍回覆似乎大行其道,大概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MSN不過是甜品,正餐是看劇集、瀏覽論壇等。妹仔總不能妄想大過主人婆。有些真心想對話的人,甚至會以 ‘ic’草草結束對方話題,然後隨即說自己想說的話,搶回主導權。當然,有時 ‘ic’ 還是必須的。人家說「我今日買左個新LV!!!!/I’ve bought a new LV handbag today!!!!」/ 「我又畀老細鬧啦/Blamed by my boss again!」(第十次) / 「 ‘Help! It seems I’ve put on some weight lately!’/點算, 最近好似肥左」 (過百次),你就不用多言, ‘ic’一句足矣。

另一常見MSN奇象,是「九唔搭八」之對答。看看以下兩個例子便會明白。

(一) A: 「上星期報左個關於寫作ge 課程,希望會收我啦。個課程好似幾得意,你或者都會有興趣。」 B: (沒改變話題,但轉移焦點) 「我尋日報左工聯會個日文班,希望會遇到好先生啦。你有冇聽過人講工聯會d日文課程好唔好?」

(二) A: 「尋日同朋友去左龍鼓灘BBQ,D 野食唔錯,個景都幾靚。」B: (無視)「話D野你聽。我阿媽最近買左張按摩椅,好舒服ga!」{無論A說什麼,B就只想說自己想說的事}A: (無奈)「咩牌子?」 B: (欣然回答) 「OSIM lor!幾好ga,仲有得免息分期tim!」

偶然發作則無傷大雅,但頻頻發作則頗惱人。此等行為源於無視者自我澎漲,永遠想自己做中心人物,要別人遷就,要別人注意,要別人聆聽,要別人關心。自己想說的話永遠優先,與自己無關的事可以不理,不感興趣的話題可以無視。大概因為用MSN不用察言觀色,這類情況較常見。

大家又有沒有相似的遭遇?

139億美元鯨吞EDS 惠普豪賭IT服務

139億美元鯨吞EDS 惠普豪賭IT服務
Freely adopted from the Internet

5月14日,一宗139億美元的巨額收購正欲撼動全球IT格局——惠普(NYSE:HPQ)和EDS(NYSE:EDS)共同宣佈,惠普將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或總值約139億美元,收購EDS。

1962年,IBM業務員Ross Perot辭去工作,以1000美元白手起家創立EDS。歷經45年沉浮,成為市占率僅次於IBM的全球第二大信息服務商,客戶遍佈製造、金融服務、通訊、能源、運輸和政府機構等多個行業。

該交易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完成,這將使惠普IT服務的收入翻倍。2007財年,惠普IT服務的收入166億美元;截至兩家公司的2007財年結束,惠普和EDS的服務業務總體營業收入超過380億美元。

按照合併計劃,惠普將建立一個新的業務集團,以「HP公司EDS」為品牌,總部設在EDS原址得克薩斯州普萊諾。交易結束後,EDS董事會主席、總裁和CEO Ronald A. Rittenmeyer將繼續領導EDS,並直接匯報給惠普董事會主席和CEO Mark Hurd。

「這是惠普繼2002年並購康柏(190億美元)之後,發起的又一次足以撼動全球IT產業格局的大型收購。」Mark Hurd認為,惠普將成為下一個全球IT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交易公佈當日,惠普股價曾一度下跌6.85%;EDS股價則上漲近28%。

挑戰IBM
「收購EDS將提升惠普的戰略目標,即提供一個能滿足客戶最關鍵業務需求的全球性選擇。」在全球電話會議上,Mark Hurd表示。

Mark Hurd指出,財務上,惠普的服務營收將翻倍,成為全球最大的IT服務公司之一;戰略上,將增強惠普外包服務在全球的交付能力,尤其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同時,將擴大惠普的服務產品內容,擴展惠普進入政府和關鍵垂直行業;商業層面上,惠普將在企業客戶領域成為IBM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Mark Hurd細化指出,合併後提供的服務內容將包括:IT外包、業務流程外包、應用外包、咨詢和集成以及技術服務。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認為,在預估規模達7480億美元的全球服務市場,IBM以540億美元的年收入穩居第一,佔據約7.2%;EDS和惠普的年收入分別為220億美元和166億美元,分別約占3%和2.2%,合併後的規模將位居全球第二;富士通和Accenture則將落後於惠普-EDS。

顯然,惠普希望加強與IBM旗下Global Services部門的競爭力。在Mark Hurd上任惠普CEO後,就先後以49億美元收購了MercuryInteractive、17億美元收購Opsware,還以10億美元收購了其他8家IT管理及服務廠商。

「惠普將把這些管理及服務軟件公司與EDS整合,從而向IBM全球服務部門發起直接挑戰。」Gartner的分析師BobWelch認為,並購EDS後,惠普將成為該市場惟一與IBM規模相近的廠商,在系統集成等領域的競爭力也得以大幅提升。

BobWelch指出,早在2000年時,惠普就曾與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商談收購事宜,但最終IBM於2002年以35億美元與普華永道達成了一致。如今,收購EDS終於使惠普與IBM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惠普一直在向IBM靠攏,努力做一個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不僅僅是產品廠商或技術廠商。」BobWelch認為,與收購康柏PC不同,將惠普的品牌技術產品提供給現有的EDS客戶將是雙方資源一次很好的融合,「目前EDS參與了多項全球性大型項目和數據密集型項目,如通用公司耗資150億美元的IT技術研究項目,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大型SAN。」

IBM的公司發言人拒絕對此次收購發表評論。

不過,IBM中國公司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早在1994年,IBM便開始轉向IT服務模式,通過系列併購,1995年超越EDS,成為全球第一大IT服務商;1998年,服務營收已佔IBM總營收的35.4%,PC業務剝離後的第三年,服務營收占比則高達54%;相對而言,惠普始終以提供產品、技術為主,服務業務佔整體營收不到16%,合併後惠普-EDS的業務規模與IBM還有150多億美元的距離,「這意味著,惠普服務業務的規模與淨利潤仍不及 IBM,短期內,在技術服務領域尚不會構成威脅。」

整合難題
這宗震動業界的巨額收購,的確有望讓惠普成為IBM的最大競爭對手。但139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方式,也堪稱Mark Hurd的一場豪賭。

華爾街投資者普遍擔心惠普會承擔巨大風險。2007財年中,EDS利潤率僅為6%,而惠普和IBM分別為10%和11%,因此EDS股價在過去的一年中下跌近30%。市場調研廠商美國科技研究公司(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吳肖特別指出,EDS約有一半收入來自政府和金融服務公司,次貸危機後,這些客戶正面臨削減成本的壓力。

此外,並購EDS服務業務與這一產業全球分工趨勢相對背離。最近幾年,科技外包被大量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國家,諸多印度企業如Infosys等正從中搶奪外包商機,即使IBM的許多IT服務項目也已借助第三方,而EDS在服務業的地域轉型大潮中,仍有2/3員工在美國。

「EDS與康柏一樣位於得克薩斯,面對惠普的硅谷和車庫文化,就像牛仔遭遇體面的社會精英一樣存在矛盾。」吳肖指出,EDS實施激進的人海戰術,員工總數高達14萬,接近整個惠普(17.2萬人)的員工總數,成為侵蝕其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人力資源上,雙方勢必經歷將大規模的整合,企業文化與原有商業模式的衝突在所難免。」

惠普已經體會過這樣的整合陣痛。2002年收購康柏後,由於長期調整,惠普被戴爾超越,宏碁也藉機在歐洲成為領先者。伴隨著IBM剝離PC,曾一度引發業界對惠普PC命運的質疑。

「EDS和惠普彼此重疊的職位並不多,現在透露細節還為時尚早。」Mark Hurd表示,也許會將更多崗位轉移到海外以降低成本,但尚不確定崗位轉移或裁撤的具體數字,他也沒有透露削減成本的細節。惠普發佈第二季度財報時,可能將披露相關細節。

一位經歷過惠普、康柏整合的中國惠普高管則認為,由於EDS被惠普收購後,大部分業務將保持獨立,因此整合難度比收購康柏小得多。

「三年後回頭來看,人們會說這是一筆不錯的交易。但在未來6到12個月,情況會比較嚴峻。」該中國惠普高管認為,扭轉惠普原來的局面要比整合EDS困難,「如果說有人能成功收購EDS,那這個人肯定是Mark Hurd。」

撼動IT格局
Mark Hurd主導收購EDS,最重要的不僅是會給惠普帶來什麼,更大意義將是對整個IT產業的影響。

除了將使惠普成為IBM在服務領域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外,戴爾、Sun、富士施樂等惠普的競爭對手也將出現麻煩,因為這些廠商都有通過EDS銷售產品。

吳肖認為,這一交易為惠普的產品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銷售渠道,惠普將因擁有服務業務而受益,而EDS對其他競爭對手產品的銷售管道則會徹底關閉。

EDS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技術中立者」,即它在向客戶推薦計算機軟、硬件產品時不會偏向某一家廠商。此前,EDS和戴爾曾有密切的合作,戴爾一度是EDS 在台式機、工作站領域的第一大合作夥伴。「惠普一夜之間有了一條工作站和台式機的銷售管道,而戴爾則要黯然離開。」吳肖說。

此外,惠普還為其服務器找到了巨大的銷售渠道,Sun則將受打擊。在高端Unix服務器和數據中心領域,Sun是惠普的競爭對手之一。相關分析人士指出,儘管高端服務器客戶不會輕易調整已部署的Sun的產品技術,惠普和EDS也不會拒絕這些客戶的要求,但這筆交易顯然為惠普今後進入高端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富士施樂一直是惠普在商用打印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在施樂具有傳統優勢的美國市場,其多年來一直與EDS緊密合作,如今惠普打印將成為EDS的首選。

「雙方合併將成為超級大公司,會牽動全球IT服務市場版圖,進而可能推進全球科技業的更多並購重組。」易觀國際總裁於揚認為,惠普這招並購合情合理,Mark Hurd一直欲擴大惠普的客戶群與業務範圍,從低毛利率的PC、打印機等硬件事業,轉戰IT服務等高利潤市場,並為其PC及打印業務找到新的銷售管道。

於揚表示,預計未來5年,惠普在IT服務市場年成長率將超過8%,比華爾街所預估5%高出不少,加之目前越來越多企業逐漸外包供應鏈和會計系統等IT服務,市場成長規模日漸可觀。

不過,即便是惠普+EDS,在高端服務領域仍不是IBM的對手;此外,印度IT服務業巨頭如Infosys等也都虎視眈眈,惠普要真正撼動IT服務格局,將進一步考驗Mark Hurd與惠普的大智慧。